董事长钟宝申在交流会上表示,2024年是公司很艰难的一年,也是行业艰难的一年,2025年公司将会率先回到增长轨道,会先于光伏行业进入到复苏状态。
对于隆基“All In”的BC产品,公司表示到2025年年底,BC一代和BC二代合计产能将达到70GW左右,其中一代大概20GW左右,二代50GW左右。对于当前BC技术在行业的领先程度,隆基有关人员表示,从当前时点来看,BC技术领先的时间很长,从公司层面来看,当前行业内即使很优秀的企业,想要达到隆基目前的BC技术水平,大概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,公司对BC技术相对长周期的领先充满信心。
钟宝申介绍到,隆基全面发力BC平台技术的打造,上半年持续衔枚疾进取得较好成果。目前,隆基在BC电池转换效率提升方面捷报频传,不仅推出多款基于BC技术的组件新品,而且进一步提升BC产品GW级量产的良品率。
“2023年9月,我明白准确地提出隆基接下来将全面投资BC技术,在行业引起轩然。但你们可以看到,仅仅8个月之后的SNEC展会,头部企业纷纷推出了BC概念产品”。钟宝申表示,2021年隆基BC研发团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后,公司就将整个研发资源向BC倾斜,很快就在2023年发布了BC一代产品。可以说,BC技术的研发是在“第一性原理”指导之下不断突破的荆棘之路。
隆基中央研究院一院负责人童洪波介绍到,早在2017年,就开始布局BC技术。相比TOPCon等当时的主流技术,BC效率优势显著,但存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,工艺步骤多等难点。“长达三个月的时间,我们团队反复论证PERC、TOPCon以及BC的优劣后,坚定认为BC更具有大规模商业化的价值。”
童洪波透露,经过无数次的科研攻关,隆基研发团队最终实现BC技术的生产流程比TOPCon还要减少2个步骤。隆基综合测算之后发现,无论是设备投资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还是未来的商业经济价值,BC技术综合优势十分突出,隆基快速投入大量资源,坚定看好BC技术前景。
据了解,隆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会有很多产能投入建设,明年第一、二季度,BC二代产品会大规模投放市场。公司整体的计划是到2025年年底,BC一代和BC二代合计产能大致将达到70GW左右;到2026年年底之前,除了海外个别工厂之外,国内工厂的全部的产品都会迁移到BC技术。当前现有的PERC设施及产能会重新做改造和配置,将会改造成BC二代工厂。
2025年,BC一代产能中将有一半的产能升级至BC二代。分类别看,到2025年年底,BC二代产能大致会达到50GW左右,BC一代产能大致在20GW左右。
童洪波表示,BC技术一直作为光伏行业的小众技术而存在多年,之所以没有大范围应用,主要是因为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非常难。首先,BC需要很强的技术积淀,包括研发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工程技术积淀。其次,BC从实验室走向GW级规模应用的产业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极高。最后,BC产品需要完成技术开发的同时具备更好的组件互联性能增强可靠性。
隆基开发团队从2017年开始就在产业化、工程化、应用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。2021年年底开始做商业化应用研发时,组建了技术、工程、制造多方面的团队共同参与的开发团队不断试错,最终实现500MW到今天40GW的量产规模。
钟宝申介绍,随着BC优势不断从实验室到商业化应用,BC技术的优势也正在逐渐被客户认可。5月隆基在西班牙马德里推出BC 2.0技术的Hi-MO 9组件。该产品2025年集中交付,相比目前在售的TOPCon产品平均溢价达20%。该组件上市刚刚满月就拿到了GW级订单,目前还有非常多储备订单正在洽谈中。
“BC二代产品目前市场反应非常积极。因为该产品第一步是在欧洲发布的,在发布会上也有很多客户参加,所以第一批订单和正在洽谈的5GW订单基本都是欧洲客户。此外,公司现在已经在和国内的客户进行广泛沟通,相信国内这些客户,陆续也会开始签署订单。”钟宝申表示。
对于当前BC技术在行业的领先程度,隆基有关人员表示,关于技术领先的时间,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。第一是公司领先的时间,第二是BC技术领先的时间。关于第二点,目前公司看到的下一代技术是叠层电池,但目前不好判断叠层电池商业化的时间。因此,从当前时点来看,BC技术领先的时间很长。
“关于公司领先的时间,当前行业内即使很优秀的企业,想要达到公司目前的BC技术水平,大概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。在两年半到三年之后,公司又会开发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叠加工艺。因此,公司对BC技术相对长周期的领先充满信心。”上述人员表示。